康玉春:心肾不交“吓自己”?五型辨证解码惊恐障碍
惊恐障碍(panic disorder,PD)又称急性焦虑发作,是一种突然发作的、不可预测的强烈的焦虑、躯体不适和痛苦,发作时伴有胸闷、心慌、呼吸困难、出汗、窒息感、濒死感、失控感等为主要表现。可见于不同性别的各个年龄阶段,其中多在成年早期发病,是一类慢性的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。惊恐障碍表现复杂,误诊率高,常常被误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(简称冠心病)、急性心肌梗死等,很多患者首次发作就诊于急诊室,常有反复就诊的经历,造成医疗费用增加,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,患者容易出现心理、社会等功能的损害,损害程度甚至超过重性抑郁及其他慢性疾病,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的负担和痛苦。
01、病因病机
1、病因
先天禀赋不足,肾气亏虚,兼因思虑过度、卒受惊吓、情志不遂、久病、房劳过度等,造成肾阴耗伤,肾气不足,肝肾阴虚,肝阳偏亢,心肾不交而出现惊恐发作。
2、病机
惊恐障碍的发生与五脏和脑相关,肾为人之根本,与本病的关系更为密切,肾精亏少、肾虚不能制恐、髓海空虚,导致惊恐发作;肾阴不足,心肾不交;肝阴不足,肝阳上亢,肺魄不宁等,均是造成惊恐障碍的常见病机。
02、临床表现
惊恐发作通常起病急骤,突然发作,症状迅速达到高峰,终止也迅速,一般持续5~20分钟,发作很少超过1个小时。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时,突然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,伴濒死感、失控感以及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。患者感到心悸、胸闷、胸前区有压迫感、呼吸困难,喉头堵塞,有窒息感,好像死亡将至、灾难临头,伴有头痛、头晕、出汗、肢体麻木、颤抖、发冷、潮热、胃肠不适、尿频尿急等,患者难以忍受,常奔走、惊叫、四处呼救,要求给予紧急帮助。
患者在发作期间高度警觉,发作后仍心有余悸,担心再发。经常会去医院急诊室就诊,虽进行多次心电图检查或其他检查能够除外器质性疾病,患者仍然不能放心,反复做相关检查,担心再次发作,因而会主动回避一些外出的活动,如不敢单独出门,不愿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。
03、治疗策略
惊恐障碍的治疗需考虑以下5个方面:①减少惊恐发作频率;②减少预期性焦虑;③治疗惊恐伴随的恐怖;④改善生活质量及总体功能;⑤减少残疾发生。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,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。
西医治疗
01、苯二氮䓬类药物:该类药优点为起效快、效果明显,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惊恐障碍。但因其有耐受性,长期服用后的停药可能出现戒断反应,临床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。
02、抗抑郁药物:目前选择性5-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(SSRI)作为临床治疗惊恐障碍的常用抗抑郁药物,疗效肯定。常用药物包括帕罗西汀、氟西汀、舍曲林、氟伏沙明、西酞普兰等。此类药物耐受性较好,安全性较高。选择性5-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(SNRI)是近年来推出的新型抗抑郁药,其包括盐酸度洛西汀、盐酸文拉法辛等。传统三环类抗抑郁药包括多塞平、阿米替林、丙咪嗪等,其中丙咪嗪为最经典的药物,是第一个记录用于治疗惊恐障碍的药物,疗效肯定。但是传统三环类抗抑郁药有口干、便秘、视物模糊、心血管副作用等不良反应,现已经少用。
03、其他药物:β-受体拮抗剂包括普萘洛尔、氨酰心安等,可作为惊恐障碍的联合用药,用以缓解减轻患者的心动过速、颤抖等症状。
心理疗法
惊恐障碍的心理治疗主要是认知行为治疗,包括放松疗法、暴露疗法、系统脱敏疗法、行为演练等行为治疗。
中医辨证论治
01、肾精不足,神志不宁:
主症:骤然发作,紧张恐惧似有大难临头,死亡迫近感,坐立不安,呼吸急促,心跳加快,胸闷或憋闷气促,心悸气短,精神疲倦,失眠多梦,腰膝酸软,遗精早泄,性欲减退,舌质淡,苔白,脉弱。
治法:益肾填精,安神定志。
02、心肾不交,热扰脑神:
主症:善惊易恐,突发心悸,惊惕不安,精神萎靡,神情恐怯,倦怠,少动,多卧少眠,易醒,健忘,虚烦不寐,口干,头晕耳鸣,手足心热,盗汗,舌质红,少苔,脉细数。
治法:滋阴清热,交通心肾。
03、肝肾阴虚,脑神失养:
主症:情绪常难以自控,突发头晕心悸,易怒,烦躁,潮热盗汗,目眩,目干,容易疲劳,肢体麻木,口燥咽干,失眠多梦,遗精,性欲降低,腰膝酸痛,耳鸣,尿频,健忘,舌红,少苔,脉细数。
治法:滋肾养肝,填精益髓。
04、肺肾两虚,神志不宁:
主症:骤然发作,死亡迫近感,坐立不安,哀叫叹息,呼吸急促,伴有胸闷、憋气、气喘,精神疲倦,善忧悲、善哭,失眠多梦。舌质淡,苔白,脉细弱。
治法:补肺益肾,养脑安神。
05、痰热内扰,脑神不宁:
主症:突发胸闷如窒,头晕,心悸,惊惕不安,紧张恐惧,心烦易怒,失眠,多梦,口苦口黏,痰多,便秘,舌质红,舌苔黄腻,脉滑数。
治法:清热化痰,镇脑安神。
注意:本文分享的相关科普知识仅供参考,切勿盲目自行用药!如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,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