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不建议长期吃氯硝西泮?3个副作用,比失眠更可怕!
在精神科的临床用药中,氯硝西泮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药物,或许你也曾在医生的处方中见过它的名字。
作为长效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一员,它凭借自身的特性在多种病症的治疗中发挥着作用,但同时也有不少需要留意的地方。
从作用机制来看,氯硝西泮脂溶性高,这让它能顺利穿过血脑屏障,快速进入脑组织。它会作用于γ-氨基丁酸受体,促进神经细胞的氯离子内流,从而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,进而产生抗惊厥、抗焦虑、镇静催眠以及肌肉松弛的效果。
在临床上,它的应用范围不算窄。除了能帮助改善睡眠障碍,对于癫痫病的控制也有一定作用,部分高热惊厥的儿童使用后也能得到一定缓解。
口服后,它通常在30到60分钟内开始发挥作用,2到4小时血药浓度达到高峰,血浆半衰期为20至40小时。药物几乎全部在肝脏通过CYP3A酶代谢,代谢产物主要经尿液排出。
不过,使用氯硝西泮时,不良反应是需要重点关注的。常见的有嗜睡、头晕、头痛、兴奋、不安、乏力、言语不清、共济失调、肌力减退等。
而且,长期用药后,身体可能会对药物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,这就意味着不能突然停药或大幅度降低剂量,否则可能会引发不适或病情反复。
特别需要提醒的是,由于氯硝西泮有肌肉松弛的作用,老年人服用后,发生无力、跌倒和骨折的风险会增加,所以对于老年人群体,使用此药需格外谨慎,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避免使用。
在用药期间,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。比如切勿饮酒,因为酒精可能会与药物产生相互作用,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。
同时,要暂停高空作业、精细操作、驾车等活动,因为药物可能会导致嗜睡、反应迟钝等,从事这些活动容易发生危险。另外,服用后在药效作用时间内尽量休息,尤其是老年人,服药后最好立刻上床准备睡觉,以保障用药安全。
此外,有几类人群使用氯硝西泮时需要慎重考虑,包括患有呼吸系统疾病(如慢阻肺、支气管扩张等)、有青光眼病史、65岁以上的老年人、脑器质性疾病患者(如老年痴呆、脑梗塞、脑出血等)、计划怀孕的患者、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以及从事高风险作业的患者。
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来定,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,用药方案也可能存在差异。如果你对自己是否适合使用氯硝西泮或其他相关药物有疑问,建议咨询专业医生,以便获得更合适的用药指导。
注意:本文分享的相关科普知识仅供参考,切勿盲目自行用药!如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,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