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病科普
-
2025抑郁用药指南:新增2类新药+6种中成药!
2025年9月,我国《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(2025版)》正式发布,为抑郁症诊疗带来重要更新。新版指南在药物治疗方面进行了系统优化,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科学、更实用的用药参考。一、两类新药,补全治疗短板1. 托鲁地文拉法辛:三重调节促动力作为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10-24 09:38:17 -
同是精神分裂,为何有人能重获新生,有人却反复发作?
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,为何有人能成功挣脱病魔枷锁、重获新生,而有的人却在病情的泥沼中反复挣扎、难以自拔?或许,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病情本身的轻重差异,又或是觉得患者吃药的依从性不够。然而,真相远不止于此,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“干预方式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10-21 14:05:37 -
精神分裂多久不复发才算好?稳定期的3个黄金标准,医生轻易不会说
精神分裂症的康复,不是"症状消失就大功告成",而是需要达到三个关键标准。许多患者和家属误以为"不发呆、不自言自语"就是痊愈,实则只是康复的起点。真正的稳定,要满足以下科学标准。第一:症状稳定持续6个月以上临床明确:若患者连续6个月以上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10-21 10:53:28 -
精神分裂多是‘吓’出来的!学会这一招,不用终身吃药!
临床40余年,接触过形形色色的精神分裂患者。经过大量临床观察,我发现不少患者的病,根源竟是被“吓”出来的!生活中,突如其来的惊吓、长期处于精神高压状态,或是遭遇离婚、亲人离世这类重大变故,都可能给心灵带来强烈冲击,从而出现幻觉、妄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10-21 10:29:58 -
2025焦虑症用药新规!4大核心原则有效避开成瘾、复发难题!
随着国家对精神药品目录的动态调整与用药规范的持续完善,抗焦虑药物的合理使用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。医生提醒,掌握以下四大原则,可有效规避药物成瘾风险,降低病情复发概率。原则一:精准选择药物,规避成瘾风险苯二氮䓬类药物(如地西泮、阿普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10-20 10:05:52 -
整整三年,吃的竟是“错”的药?被误诊为双相障碍的患者拨开迷雾,才知是抑郁!
在精神科临床实践中,误诊并不罕见,尤其是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鉴别诊断,更需要医生的丰富经验和细致观察。由于两种疾病在抑郁发作期症状相似,若仅依据当前表现而忽视病程特点和症状细节,很容易造成误诊。而错误的诊断必然导致不当的治疗,不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4:50:35 -
焦虑症,根本不是“病”,这些治疗方式,其实都错了
很多人出现心慌、紧张被贴上“焦虑症”的标签后,就开始长期服药,结果往往时好时坏。其实,在中医看来,焦虑并不是一个孤立的“病”,而是身体内部失衡发出的强烈信号。若只盯着“焦虑”二字用药,无异于隔靴搔痒。一、焦虑是“果”,五脏失调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10-17 09:57:41 -
精神分裂症,把奥氮平、利培酮换成它,情绪稳定不复发
常有患者或家属忧心忡忡地问我:“奥氮平、利培酮吃了这么久,症状虽说有所缓解,可整个人总是没精打采、脑袋昏昏沉沉的,而且一旦减药,病情就容易反复,有没有办法能让身体轻快些、状态稳些?” 其实中医调理这类情况,确实有不一样的方向。答案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5:18:22 -
焦虑失眠吃阿普唑仑,警惕3大风险与5项用药准则!
阿普唑仑是临床上常用的苯二氮䓬类药物,主要用于缓解焦虑和恐慌症状。尽管其疗效明确,但若使用不当也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。本文帮助大家更全面、理性地认识这个药物,做到安全用药。服用阿普唑仑,需警惕三大潜在风险1、依赖与耐受性风险长期使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3:59:30 -
替代艾司唑仑的4个催眠药,安全性高,副作用小!
在精神科临床实践中,艾司唑仑作为经典苯二氮䓬类药物,虽疗效确切,但长期使用可能引发依赖性、认知功能损害等风险。对于需调整用药方案的患者,以下4类替代药物在安全性与副作用控制方面表现突出,可供临床参考。1、唑吡坦:适合“入睡困难”它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0:32:03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