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年,你的双相药可能白吃了!记住这个方法,再严重的也有救!
双相情感障碍的病情复杂,很多患者在治疗中会用到3种、4种甚至更多的精神科药物。
但“药多”不代表“效果好”,有研究者提出概念,使用5种或以上药物至少6个月,病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,被称为“既无效又复杂的长期治疗”,这种治疗状态,反而可能增加身体负担。
有人觉得,医生开多种药是因为病情太重、简单方案不管用。但真相是,如果不清楚之前的简单方案是否真的适合患者、剂量是否足够、疗程是否达标,也没确认患者是否规律服药,就直接加药、换药,很可能陷入“越治越复杂”的误区。
合理的联用不是“堆药”,而是根据病情准确搭配。做好以下7点,才能让用药更有效、更安全:
1、按药物特长组合:
比如锂盐、双丙戊酸钠更擅长控制躁狂,拉莫三嗪更侧重改善抑郁,根据患者当前主要症状(躁狂/抑郁)选择搭配,而非随便加药。
2、优先选“全能药”简化方案:
像喹硫平、鲁拉西酮能同时改善抑郁和焦虑,加巴喷丁可兼顾焦虑、失眠和神经痛,用这类疗效全面的药,能减少总用药种类。
3、先调量再加药:
比如已经用了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,别着急加第二种,先把现有药物的剂量优化到合适范围,再看是否需要补充。
4、一次只动一种药:
调药时每次只改一种药的剂量或种类,这样能清楚判断是哪种调整起了作用,避免“说不清效果”的混乱。
5、不轻易骤停或骤加新药:
一种药是否有效,需要足量用够疗程才能判断,没评估清楚前,别突然停老药、加新药,以免引发病情波动。
6、定期权衡利弊:
每隔一段时间评估现有药物的好处和风险,如果副作用已经大于疗效,就要及时调整。
7、果断停“无效药”“错用药”:
比如某种药足量用够疗程仍没效果,或躁狂发作时还在用抗抑郁药,要及时减停,避免拖慢治疗。
中医根据双相“躁狂时兴奋躁动、抑郁时情绪低落”的表现,将其多归为“癫狂”范畴——躁狂期类似“狂证”,抑郁期接近“癫证”,核心病机是“情志失调、脏腑失衡”,比如肝气郁结、心脾两虚、痰火扰心等。
中医调理不局限于“控症状”,更注重从根源解决问题。根据患者具体表现,区分证型,针对性用中药、针灸等方法整体调理。通过疏肝解郁、健脾养心、清热化痰等思路,改善脏腑功能,减少情绪剧烈波动的根源。
中西医结合调理,能够实现“标本兼治、优势互补”,运用西药快速控制患者急性症状,缓解不适,再辅以中药方剂调整气血运行与脏腑功能,帮助患者修复长期失衡的身心内环境。从根源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,降低疾病的复发风险,助力患者回归正常生活。
需要强调的是,无论是服用西药,还是进行中药调理,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,切勿自行调整用药。
注意:本文分享的相关科普知识仅供参考,切勿盲目自行用药!如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,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