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正解决失眠根源问题的,不是艾司唑仑,不是莱博雷生,而是这种方法!
大家好,我是精神科康玉春医生。从医四十余载,我见过太多失眠患者都像被无形的“情绪枷锁”困住,尤其是因情感创伤诱发失眠的群体,往往陷入“反复回想负面事件—情绪波动—睡眠加重—身心状态恶化”的恶性循环。
此时,如果单纯依靠镇静安眠类药物,虽可能短期改善入睡困难,却难以触及问题核心,甚至可能因药物副作用影响生活质量。
中医则早有“情志致病”的认知,强调“怒伤肝”“思伤脾”,不良情绪郁结于内,极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,进而引发失眠。
治疗主张以“疏肝健脾”为主,深度调理人体脏腑功能,恢复身体各方面平衡状态,而非简单的镇静安眠,这是破解失眠难题的关键路径。
门诊真实案例
前不久,我接诊了一位67岁的患者白女士,她被失眠困扰已长达20年。追溯病因,一切始于她更年期阶段——彼时她意外发现丈夫出轨,而两个孩子正分别处于结婚、升学的人生关键期。
家庭责任与情感打击双重压力下,她日夜为孩子操劳,焦虑与郁结无处排解,久而久之便出现了入睡困难、睡眠浅、易醒等失眠症状。
最初,她依赖“安定类药物”助眠,但效果日渐减弱,失眠问题始终未能缓解。随后,白女士在当地医院就诊,被诊断为“抑郁状态”,服用西药后却出现口干口苦、心悸心慌等不适,睡眠改善有限,还时常伴随颈部酸胀僵硬。
为求进一步治疗,她从老家专程来到北京,找到我寻求中西医结合调理。
初诊时,我见白女士舌淡苔白,结合其长期失眠、心慌、情绪低落等症状,辨证为“肝郁脾虚”。肝主疏泄,情志不畅致肝气郁结,疏泄失常则影响睡眠;脾主运化,长期操劳与情绪内耗耗伤脾气,气血生化不足,心神失养进一步加重失眠。
因此,调理思路以“疏肝解郁,益气健脾”为主,选用北柴胡疏肝解郁、和解少阳;郁金片活血止痛、行气解郁;太子参和黄芪益气健脾、补气升阳;制远志和丹参安神益智、清心除烦,再搭配其他几味药辅助调理身体其他不适症状。
同时,我反复叮嘱白女士务必遵医嘱规范用药,不可自行停药,确保药效稳定发挥。
一个月后复诊,白女士所有不适都有所缓解、好转,就是一想到丈夫的所作所为就控制不住的生气,然后就睡不着觉。
我调整了药方,然后听她倾诉了很久,积压了半辈子的情绪,终于在诊室里尽数倾泻,说完白女士感觉整个人轻松不少。作为精神科医生,有时候走进患者的人生,倾听他们的心声,帮他们疏导积压的情绪、打开困住自己的心结,甚至比药物更能触动根本。
患者反馈
在随后的几次复诊中,白女士的各方面状态都在稳步改善,由于患者年龄较大,针对其腿痛、便秘、纳食差等症状,我又逐步调整用药以进一步巩固调理。
同时,我也鼓励她不要总把注意力放在过去的事上,多去社区参与老年活动,比如跳广场舞、练太极,既能锻炼身体,又能认识新朋友,转移了注意力,情绪自然就稳定了。
对于失眠的治疗,从来没有“一刀切”的方案。中医“整体观念”“辨证施治”的特色,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调整方案,同时兼顾生理调理与心理疏导。
希望每一位被失眠困扰的患者都能明白:找到背后的根源,用对调理方法,同时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和解,放下不必要的执念,才能真正摆脱失眠的纠缠,重新拥有一夜安寝的幸福。
注意:本文分享的相关科普知识仅供参考,切勿盲目自行用药!如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,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