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神心理疾病带来的大脑损伤,99%的人都忽视了!
当人们长期处于情绪低落、焦虑或压力状态时,常被劝说“想开点”或“放松一下就好了”。随着越来越多科学研究表明,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的精神心理障碍,不仅带来心理痛苦,还可能引起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实质性改变!
01、大脑结构可能发生的变化
1)海马体体积变化
海马体是负责记忆巩固和情绪调节的关键脑区。研究发现,长期抑郁症患者的海马体可能出现体积缩小,这种变化与记忆减退和情绪持续低落有关。
2)前额叶皮层改变
前额叶皮层参与高级认知功能,如决策制定、冲动控制和社交行为。在抑郁症、精神分裂症等患者中,该区域灰质体积可能减少,影响执行功能和社会认知。
3)边缘系统异常
边缘系统(包括杏仁核、前扣带回等)是情绪处理的核心区域。在焦虑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,杏仁核可能过度活跃或结构改变,导致情绪反应增强和调节能力下降。
这些结构变化并非永久性损伤,通过有效治疗,部分脑区可能逐渐恢复,这体现了大脑神经可塑性的重要意义。
02、大脑功能可能受到的影响
1)认知功能下降
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、注意力难以集中、执行功能下降等表现。这些不仅是主观感受,也可以通过神经心理学测验客观评估。
2)情绪调节障碍
大脑神经递质系统(如血清素、多巴胺、去甲肾上腺素等)的平衡可能被打乱,导致情绪调节能力下降,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或情绪波动加剧。
3)躯体症状出现
许多患者可能体验到失眠、头痛、疲劳或不明原因的躯体疼痛,这些常常是大脑功能异常在身体上的表现。
03、这些损伤可以恢复吗?
早期干预是关键大脑具有神经可塑性,及时治疗(药物+心理治疗)可促进受损脑区修复。
例如,抗抑郁药能帮助恢复海马体体积。长期未治疗的危害若疾病长期未控制,脑结构损伤可能更严重,甚至影响智力表现(如注意力、学习能力下降)。
精神心理障碍对大脑的影响是真实存在、可观测评估的,但这并不意味着损伤是永久性的。如果您或身边的人正面临类似问题,请及时寻求专业精神科医生的帮助——这不仅是对心理健康的投资,也是对大脑健康的长期保护!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