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 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疾病科普 >> 焦虑症

换季情绪易“emo”?3个实用方法,坏情绪见了就躲!

来源: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  发布时间:2025-08-31 14:49:30

最近门诊中,不少有焦虑、抑郁基础的患者反馈,情绪又开始“降温”——低落感加重,小事就容易烦躁,夜间失眠频繁,连日常琐事都变得难应对。其实,季节交替、压力叠加时,情绪出现波动很常见,关键是掌握正确的调节方式。今天从身心养护角度,分享3个易坚持的方法,帮大家缓解情绪困扰。

先“稳心”:用“轻缓活动”给情绪找出口

焦虑、低落的情绪若长期积压,容易像“乱线团”般扰心。这时不妨试试低强度的身心调节法,帮心神慢慢沉淀。

每天抽10-15分钟,选一首舒缓的纯音乐或白噪音,闭眼专注聆听,让注意力从“胡思乱想”转移到旋律上,身体会逐渐放松,紧绷的情绪也会随之舒缓。

若喜欢动手,可尝试书法、随手涂画,无需追求技巧,哪怕写几句心里话、画简单线条,都是将内心情绪“外化”的过程,能避免负面感受持续内耗。

简单的“腹式呼吸”也很实用:平躺或坐直,双手放腹部,用鼻子慢吸气(感受肚子鼓起),再用嘴巴慢呼气(感受肚子瘪下),重复5-8次,就能明显感到心跳放缓、情绪平稳。

这些方法无需特意挤时间,睡前、工作间隙均可操作,长期坚持能提升情绪觉察力。

再“固本”:规律作息+适度运动,筑牢身体基础

情绪与身体状态“双向绑定”——长期睡眠紊乱、缺乏活动,会让情绪更易低落;而稳定的作息和适度运动,能给身体“充电”,增强情绪“抵抗力”。

作息上,不必强求“8小时睡眠”,但要固定入睡和起床时间,比如晚上11点前准备休息,早上7点左右起床,周末也别熬夜过久,让身体形成稳定生物钟。中午若觉疲惫,可小憩20-30分钟,避免睡太久影响夜间睡眠。

运动无需选高强度项目,重点在“能坚持”。比如晚饭后散步20分钟,感受户外空气与风景;或跟着视频做10分钟拉伸、简易瑜伽,帮助大脑分泌“愉悦激素”内啡肽。

巧“调养”:温和饮食帮身心“减负”

饮食虽不能直接“改善”情绪,但合理搭配能让身体更舒适,间接缓解情绪疲惫。

日常可喝些温和饮品,如玫瑰花茶、陈皮茶,清爽的口感能让人不自觉放慢节奏;

早餐加些全谷物(燕麦、小米等),消化慢、饱腹感强,可避免上午因血糖波动引发的情绪烦躁;

偶尔没胃口时,吃些苹果、橙子等酸甜水果,补充维生素的同时,也能让心情稍显明快。

需注意避免长期过量摄入高糖、高油食物——这类食物虽能暂时带来愉悦感,但后续易导致血糖骤降,反而加重情绪低落。

饮食调养的核心是“清淡、规律、适量”,根据自身口味和身体感受调整,让吃饭成为一件轻松的事。

情绪起伏如同天气变化,偶尔“emo”无需焦虑。若通过上述方法能逐渐缓解,可继续坚持;但如果低落、焦虑状态持续超两周,严重影响睡眠、饮食、工作或社交,甚至出现消极想法,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——这不是“软弱”,而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。

每个人都有调节情绪的潜力,偶尔需要的只是一点方法和支持。愿我们都能学会与情绪相处,在忙碌生活中,多给身心一份温柔关照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