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期依赖精神类药物,身体会遭受哪些损伤?
精神科临床工作30余年,精神类药物在临床必不可少,它们对于缓解焦虑、抑郁、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症状,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,具有显著且关键的作用。但“是药三分毒”,长期依赖精神类药物,身体可能会面临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损伤!
一、神经系统损伤
认知功能下降:许多精神类药物会对大脑的神经递质系统产生影响,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传递和平衡。长期服用后,患者可能会出现记忆力减退、注意力难以集中、思维迟缓等认知功能下降的表现。
锥体外系反应:部分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会引发锥体外系反应,这是由于药物影响了大脑中控制运动功能的锥体外系。常见的锥体外系反应包括震颤、静坐不能、急性肌张力障碍等。
癫痫发作风险增加:长期使用某些精神类药物可能会降低大脑的兴奋阈值,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。尤其是在药物剂量调整不当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或患者本身存在癫痫易感因素的情况下,更容易诱发癫痫发作,
二、内分泌系统紊乱
体重改变:精神类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干扰可能导致体重发生显著变化,肥胖又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,如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,进一步增加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。相反,也有部分精神类药物可能会导致患者食欲减退、体重下降,身体消瘦,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力,使患者更容易感染疾病。
血糖血脂异常: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还可能干扰血糖和血脂的代谢,导致血糖升高,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。也可能影响脂质的代谢,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。
性激素水平失衡:某些精神类药物可能会影响下丘脑 - 垂体 - 性腺轴的功能,导致性激素水平失衡。对于女性患者来说,可能会出现月经紊乱、闭经、不孕等问题;男性患者则可能出现性欲减退、勃起功能障碍、精子质量下降等情况。
三、心血管系统受损
心律失常:精神类药物可能会对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产生影响,导致心律失常。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悸、胸闷、头晕等症状,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猝死。
血压异常:部分精神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血压的波动。一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,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;而另一些药物则可能会引起血压降低,导致头晕、乏力、甚至晕厥等症状。
四、消化系统异常
胃肠道不适:精神类药物常常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,引起一系列胃肠道不适症状,如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便秘等。
肝功能损害:许多精神类药物都需要经过肝脏代谢,长期服用可能会增加肝脏的负担,导致肝功能损害,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,
五、免疫系统功能下降
长期依赖精神类药物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,使患者的免疫力下降。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,当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时,患者更容易感染各种疾病,如感冒、流感、肺炎等。
此外,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还可能会增加患者患肿瘤等严重疾病的风险,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潜在威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