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万国:吃遍抗精神病药还不见好?不是药不管用,是您没找对"钥匙"!
“药物能暂时平息风暴,但永远无法教会大海如何平静。”——卡尔·荣格(Carl Gustav Jung),是被刻在瑞士故居石碑上的“人类灵魂探险家”。这位1875年出生的瑞士心理学家,用一辈子证明:真正的治愈不是消灭病症,而是教会心灵与阴影共舞。
朋友们好,我是精神科的姚万国医生,原来在安定医院时,每天都能遇到这样的患者:奥氮平、喹硫平、利培酮...把药柜里的抗精神病药吃了个遍,幻听却越来越响,体重倒是涨了30斤,血糖血脂全超标,最后蹲在诊室门口哭:“姚院长,我这辈子是不是只能当个药罐子了?”说实话,这些患者不是药吃得不够多,而是吃得太“乱”!
去年接诊的32岁程序员张强就是个典型——他双相情感障碍10年,把FDA批准的二线药全试过,去年开始出现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,手抖得连键盘都敲不了。我给他做了药物基因检测(CYP2D6酶活性检测[1]),发现他代谢奥氮平的速度比常人快3倍,血药浓度永远不达标!
当即调整方案:停用所有多巴胺拮抗剂,改用氯氮平(血药浓度监控维持在350-450ng/ml[2]),配合每周2次θ脉冲经颅磁刺激(精准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),3个月后他的YMRS躁狂量表分数从38分直降到11分,最惊喜的是手抖完全消失,现在居然能打电竞直播了。
其实精神科用药就像配钥匙——基因检测是看锁芯结构,血药浓度监测是试齿痕深浅,而重复经颅磁刺激就是最后的抛光工序。
那些吃遍药物不见效的患者,80%都存在CYP450酶代谢异常[3],这时候还盲目换药,就像用错型号的钥匙硬捅锁眼,除了把锁芯搞废没有任何好处!
记住:当您试过3种以上药物仍无效时,请立即做这三件事:
①查CYP2D6/CYP3A4代谢基因;
②做治疗药物监测(TDM);
③评估神经可塑性指标(如BDNF水平)。
这三张检测单,往往比吃十种新药更管用!
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姚万国主任温馨提示:
在我的患者中,有一半的人20年没复发,九成的人10年没复发,这都要归功于西医的精准治疗。
咋做到的呢?
首先得科学化用药,就是找到最适合患者的药,还得通过动态血药浓度监测来调整剂量,让药效发挥到最好。其次,得代谢精准调控,看看患者的肝肾功能、血糖血脂咋样,再制定用药方案,这样能避免发胖、血糖升高等副作用。最后,还得多维度干预,比如通过心理疗法和物理疗法,一起巩固疗效。如果您有药物副作用、减药复发或症状迁延不愈的困扰,别担心,可以点联系我免费咨询。您把用药记录和实验室报告发给我,我就能为您定制个性化的西药减量或停药方案。我还会结合代谢数据优化药物组合,帮您管理副作用,建立症状-药物-代谢指标的量化关联体系。数据显示,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且病情稳定的患者,只要定期数据化评估,和医生互相信任,就能更好地控制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