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 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疾病科普 >> 失眠

艾司唑仑很多人都用错了!马上改掉这6点,能大幅降低风险!

来源: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  发布时间:2025-09-19 13:48:19

在临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中,艾司唑仑因能改善睡眠与焦虑症状,被不少人熟知。但作为苯二氮䓬类药物,它的用药安全不容忽视。

据2023年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年度报告显示,艾司唑仑的严重用药错误排名已位居第三,不当使用可能引发跌倒、呼吸抑制、药物依赖等严重后果。下面,我们就从用药场景出发,梳理6个关键安全要点,帮你避开用药“雷区”。

PART.01、老年患者 严格控制剂量,防范跌倒风险

老年群体是艾司唑仑用药安全的重点关注对象,该药已被列为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的A级警示药物。

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,药物代谢能力下降,若起始剂量未从最低标准开始,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,引发镇静过度,增加头晕、步态不稳及跌倒概率。

而老年人一旦跌倒,可能诱发骨折、颅内出血等严重问题,尤其合并高血压、骨质疏松等基础病时,风险会进一步升高。

安全建议:

▶用药后密切观察身体反应,若出现头晕、走路摇晃等症状,需减少活动;

▶夜间如厕优先使用床边便器,避免独自起身;

▶若需改善睡眠或焦虑,可优先选择右佐匹克隆、佐匹克隆等非苯二氮䓬类药物,这类药物对认知功能影响较小,药物依赖性也更低。

PART.02、药物与酒精联用 警惕呼吸抑制危机

艾司唑仑与酒精(乙醇)均具有中枢抑制作用,二者联用会产生“1+1>2”的协同效应,加重对延髓呼吸中枢的抑制;同时,酒精还会抑制肝脏CYP3A4酶活性,导致艾司唑仑血药浓度升高70%,大幅增加药物过量风险。

此外,艾司唑仑若与全麻药、镇痛药等其他中枢抑制药物合用,也会进一步增强呼吸抑制效果,危及生命安全。

安全建议:

▶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(包括非处方药、保健品)及日常饮酒习惯,避免医生误判用药风险;

▶用药期间严格禁止饮酒,同时避免使用含乙醇的药物(如部分酊剂、藿香正气水等);

▶若需同时使用其他药物,务必先咨询主治医生,确认无联用禁忌后再使用。

PART.03、特殊职业人群 用药后禁止驾驶与操作机械

艾司唑仑属于中效苯二氮䓬类药物,起效时间为20-60分钟,半衰期长达10-24小时。虽然它能延长睡眠维持时间,但因半衰期较长,次日体内血药浓度仍可能处于有效水平,容易残留头晕、嗜睡、肢体协调能力下降等症状,进而影响驾驶安全或精密仪器操作的准确性,增加意外事故风险。

安全建议:

▶若为入睡困难型失眠,优先选择唑吡坦、扎来普隆等短效非苯二氮䓬类药物,这类药物起效快、半衰期短,既能帮助入睡,又能减少次日残留效应;

▶司机、精密仪器操作员、高空作业者等高危职业人群,应避免使用艾司唑仑等中长效镇静药物,若必须用药,需暂时停止相关工作,待药物效应完全消退后再恢复。

PART.04、禁忌人群用药 重症肌无力患者绝对禁用

艾司唑仑会加重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障碍,因此重症肌无力患者属于绝对禁用人群。若这类患者误用艾司唑仑,可能导致肌无力症状急剧恶化,严重时引发重症肌无力危象,出现呼吸肌麻痹,若未及时抢救,会直接危及生命。

此外,肺心病、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该药时,也需医生谨慎评估风险,避免加重原有病情。

安全建议:

▶用药前务必了解自身是否属于禁忌人群,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既往病史,尤其是神经系统、呼吸系统疾病史;

▶若不确定自身是否适合用药,可要求医生进行专项评估,切勿自行购买使用。

PART.05、停药方式 避免突然停药,防范戒断反应

长期服用艾司唑仑可能产生生理与心理依赖,若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,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适应性改变无法及时恢复,进而引发戒断反应。

常见表现包括反跳性失眠(失眠症状比用药前更严重)、焦虑、肢体抽搐、幻觉等,尤其用药疗程超过4周时,突然停药的风险更高。

安全建议:

▶若需长期用药(超过2周),应提前与医生沟通,制定个体化减量停药计划,通常建议每周减量1/4-1/2剂量,逐步过渡至停药;

▶减量期间若出现轻微不适,可尝试联合中医调理(如中药、针灸等)缓解;

▶若出现严重戒断症状(如抽搐、幻觉),需立即就医,在医生指导下恢复最后一次有效剂量,待症状稳定后再重新制定减量方案。

PART.06、肝药酶影响药物联用 需及时调整剂量

肝脏中的肝药酶(如CYP3A4酶)是艾司唑仑代谢的关键“通道”,若同时使用影响肝药酶活性的药物,会直接改变艾司唑仑的代谢速度。

例如,异烟肼是肝药酶抑制剂,会减缓艾司唑仑代谢,导致其半衰期延长、血药浓度大幅升高,易引发药物蓄积中毒;而卡马西平、利福平则会加速药物代谢,降低疗效。

安全建议:

▶若需同时服用异烟肼、酮康唑或卡马西平、利福平,需提前告知医生,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艾司唑仑剂量;

▶联用药物后,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过度镇静(如嗜睡、难以唤醒)、呼吸浅慢等症状,必要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;

▶长期服用影响肝药酶活性药物的患者,可优先选择受肝药酶影响较小的镇静催眠药物,减少用药风险。

注意:本文分享的相关科普知识仅供参考,切勿盲目自行用药!如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,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!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