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培酮、阿立哌唑、齐拉西酮…12种常用抗精神病药核心特点与用药注意一文了解
在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中,抗精神病药物是重要的干预手段之一。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、适用场景及潜在副作用存在差异,合理选择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。以下梳理12种临床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核心信息,帮助大家科学认识这类药物。
利培酮
能同时改善患者的阳性症状、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,对情绪障碍也有缓解作用,长期维持治疗预防复发的效果优于传统药物。由于有效剂量小、每日服药方便,且抗胆碱能作用和镇静作用较弱,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好。
需注意的是,较大剂量可能引发锥体外系反应,因此用药时需缓慢增加剂量,常见不良反应还包括头晕、激越、失眠及泌乳、闭经等。
五氟利多
作为口服长效制剂,它每周只需服用一次。碾碎后易溶于水且无色无味,在家属协助下,方便用于不配合服药的患者。
使用期间需关注锥体外系症状,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或抑郁情绪。
氯氮平
能有效控制幻觉、妄想和急性兴奋,对阴性症状也有一定效果,且几乎不会引发锥体外系反应或迟发性运动障碍。但因其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较高,不宜作为首选药物,仅用于难治性病例,临床使用时需定期严格监测血常规。
此外,它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和明显镇静,起始剂量需偏低,还可能出现体重增加、心动过速、便秘、流涎等副作用,少数患者会有体温升高、癫痫发作或恶性综合征,建议谨慎使用。
氟哌啶醇
注射剂常用于精神科急诊,能快速控制精神运动性兴奋,对幻觉妄想也有明确疗效,老年或伴有躯体疾病的躁动患者也可使用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小剂量时还可用于儿童多动症和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治疗。其主要副作用是锥体外系症状,且长效制剂的这类副作用比口服剂型更轻。
齐拉西酮
能有效改善阳性、阴性症状及情感症状,且对患者体重和糖脂代谢无明显影响,适合需长期控制代谢指标的人群。
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、恶心,偶尔会出现心动过速或直立性低血压。由于可能影响心脏电生理指标,治疗期间需定期观察心电图变化,确保用药安全。
奋乃静
相比其他药物,它对自主神经的影响较小,因此更适合老年患者或伴有心、肝、肾、肺等躯体疾病的人群。
需重点关注的副作用是锥体外系症状,临床使用时会根据患者耐受度调整剂量。
奥氮平
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与氯氮平相似,但罕见引起粒细胞缺乏症,安全性更有保障。它的半衰期较长,每日服用一次即可,锥体外系反应少见,患者依从性较好。
主要副作用为头晕、嗜睡、便秘和体重增加,对精神分裂症及其他伴有严重阳性、阴性症状的精神病,急性期和维持治疗均适用。
舒必利
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兴奋和激活作用,对木僵、缄默等精神运动抑制症状疗效明确,通过静脉滴注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缄默与木僵状态,尤其适合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或紧张型精神分裂症。
小剂量使用时,还能减轻患者的焦虑或抑郁情绪。常见副作用可能导致体重增加、泌乳、闭经及性功能减退。
氯丙嗪
作为经典抗精神病药,它在控制兴奋躁动、缓解幻觉妄想方面效果较强,口服或注射均可,注射剂型能快速应对急性精神病性症状。
不过使用时需留意,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、锥体外系反应,还可能伴随口干、便秘等抗胆碱能反应,部分患者会出现催乳素升高或皮疹。
喹硫平
有效剂量范围较宽,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调整,对情感症状也有一定疗效。几乎不会引发锥体外系反应或迟发性运动障碍,患者耐受度较高,依从性较好。
主要副作用是嗜睡和体位性低血压,用药初期需注意患者的身体反应。
阿立哌唑
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急性发作的效果,与利培酮、氟哌啶醇相当,能明显改善阳性、阴性症状及抑郁症状。
其显著优势是对泌乳素水平影响小,减少了内分泌相关副作用的风险。主要不良反应为头痛、焦虑和静坐不能。
氟奋乃静
有口服和肌肉注射两种剂型,其中长效注射剂临床应用更广泛,能减少频繁服药的麻烦。
主要副作用为锥体外系症状,若长期用药,需警惕迟发性运动障碍及药源性抑郁的发生。
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需严格遵循“个体化”原则,医生会结合患者的年龄、躯体状况、病情严重程度、药物耐受性等综合判断。用药期间若出现不适,需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,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。
注意:本文分享的相关科普知识仅供参考,切勿盲目自行用药!如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,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