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 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疾病科普 >> 焦虑症

对抗焦虑,最好的药,不是劳拉西泮,也不是阿普唑仑,就 1 个字!

来源: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  发布时间:2025-10-14 14:41:50

《黄帝内经》有言:“气和志达,荣卫通利,故不怯。”此句道出一个深刻道理:当人体气机调和、运行畅达,意志便能畅达无阻,内心自然不会陷入恐惧怯懦的状态。

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里,焦虑症如影随形。许多人一旦感到焦虑心慌,第一反应便是寻求快速镇静的药物,期望能立刻摆脱不适。然而,药物的作用终究有限,药力一过,焦虑症状可能卷土重来。真正的缓解之道,其实在于让全身的气血精神回归到一个“和”字。

那么,人为什么会失“和”而陷入焦虑呢?

从外因来看,多源于一个“堵”字。现代社会,工作压力如同一座大山,压得人喘不过气;家庭关系若处理不当,便会紧张如弦;未来又充满了不确定性,让人心中忐忑。种种思绪如同乱麻一般交织在一起,堵住了情绪的正常流动,焦虑症便由此滋生。

从内因来讲,常常归结于“滞”与“虚”。中医认为,思虑过多最易损伤脾胃。脾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,心神得不到充足的濡养,便会变得不安。而肝主疏泄,负责调畅全身气机。若情志不遂,肝气便会郁结,气滞日久就会化火,上扰心神,让人心中惶惶不安、坐卧不宁。

既然找到了失“和”的原因,那该如何“和”呢?关键并非强行镇定,而是疏通与柔养。

“和”的核心在于疏肝理气,让郁结的气机重新恢复流动;同时健脾养心,使气血充盈,从而濡养心神。这不是简单地把焦虑压下去,而是让身体内部恢复平衡与通畅,让气血运行顺畅,神志自然安定。

门诊医案

曾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患者,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。近半年来,她持续处于紧张不安的状态,常常无故担心会出事,还伴有胸闷、喜欢叹气、食欲差、入睡困难等症状。我观察她的舌象,发现舌淡红、边有齿痕,脉象弦细。综合判断,此属肝郁脾虚、心失所养之证。

针对她的情况,治疗以“和”为法则,重在疏肝健脾、养心安神。以逍遥散为基础方剂,加入酸枣仁、合欢皮、浮小麦等中药。酸枣仁能养心安神,合欢皮可解郁安神,浮小麦则有敛汗除热、安神之效。旨在调畅她的气机,柔养她的心神。

经过约两周的调理,患者自述胸闷感明显减轻,叹气的次数也减少了。继续调理三月有余,她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改善,无故担忧的频率大幅下降。更重要的是,她感觉身体不再像以前那样紧绷,多了一份“松下来”的轻松感。这正是内在气机逐渐“和解”、回归柔和的明显表现。

由此可见,化解焦虑症的长久之道,不在于依赖药物的短暂安宁,而在于帮助身心找回那个丢失的“和”字。日常生活中,我们还应配合规律作息、适度运动与情绪疏导,让气顺血和,神志自安,如此方能真正摆脱焦虑症的困扰。

中西结合,高效安全

中医治疗精神疾病时,不仅注重药物对精神症状的调控,更将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纳入整体考量。根据患者体质特点,针对性地选用枸杞、山药等具有保肝作用的中药,或熟地、肉苁蓉等补肾药材配伍成方,亦可结合药膳等食疗方法,循序渐进地改善机体状态。

这种调理不仅能提升患者对精神类药物的耐受性,减少不良反应发生,还能通过调节气血阴阳平衡促进精神症状缓解。中西医结合,双管齐下,能更好地保障精神疾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
如果你或你的家人、朋友正遭受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双相障碍、精神分裂、失眠等精神疾病的折磨,或者有用药方面的困扰,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24小时内会联系您详细沟通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