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 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健康常识

青少年精神障碍用药难,中西医结合破困局!

来源: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  发布时间:2025-09-02 10:35:40

在精神科门诊,我最揪心的就是看到有青少年患者——他们本该是阳光开朗的年纪,却被情绪和感知异常困住,家长更是跟着愁得吃不下、睡不好。正值“青春期”的青少年各方面还处于发育阶段,对于这样的“特殊群体”,过早接触精神类药物可能会对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不可逆的影响。临床40余年,我发现中西医结合方案突破了单一西药疗法常面临的不良反应多、易反复等局限,形成优势互补,更加适合青少年的精神心理问题。

具体是如何实现的?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个前不久的真实案例。

小玲(化名)17岁,去年11月向喜欢的男生表白被拒后,脑子里就总感觉有十几个人在说话,怀疑是同学在背后说她的坏话。一开始在当地医院看过,医生初步考虑可能是精神分裂症。

小玲爸妈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不知所措,没敢给孩子用药,想着回学校也许能好。可没想到,返校后“声音”并没消失,还换成了“另一批人说坏话”。孩子甚至觉得这可能是自己拥有了超能力,有时会突然哈哈大笑,还出现了幻触。

到了今年2月,情况更糟了,小玲脑子里的“人”越来越多,天天喊头痛;晚上睡不着,总觉得有人监视她,情绪也垮了,对啥都没兴趣,坐着站着都不安稳,记性也差了很多,上课根本没法集中注意力。

家里人带着她跑了好几家医院,挂号、排队、做检查,折腾来折腾去,症状始终没见好,小玲爸妈的心也一天比一天沉。

孩子的病,熬的不仅是孩子,更是整个家庭。我特别能够理解家长们着急又不知该如何做的心情,好在最终他们辗转找到了我这里。

面诊时,我仔细观察小玲的舌象:舌淡红,苔薄白腻,还有裂纹。结合她的症状和经历,从中医角度来说,这属于“郁病,肝郁化火证”。

青少年的心思敏感,表白被拒的事让她肝气堵在了心里,时间一长就化成火,火一扰心神,就容易出现幻听、幻觉;肝火往上冲,就会头痛;肝气不舒还会影响气血和脏腑功能,所以孩子会乏力、注意力不集中。

考虑到小玲才17岁,身体还在发育,我没想着只靠一种药“硬压”症状,而是决定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调理。先用西药把最严重的幻听、妄想等症状控制住,再用中药慢慢调理身体,减少不良反应,帮她把失衡的身心状态调回来。

西药方面

口服阿立哌唑,这是临床常用的药物,调节中枢神经,副作用相对较少,对体重增加、内分泌代谢紊乱影响较小,很适合儿童青少年及女性患者。

中药方面

选取菊花、川芎、丹参、百合、生地黄、生石膏、白芍、炙甘草、黄苓、生栀子、山药、酒萸肉、制远志、石菖蒲、郁金、北柴胡等药材。

北柴胡、郁金疏肝解郁;黄芩、生栀子、生石膏能清肝火,帮着缓解头痛、烦躁;制远志、石菖蒲开窍宁神;山药、酒萸肉健脾益肾。

用药一个月后,小玲和爸妈再来复诊,告诉我孩子情绪好多了,白天不犯困了,就是晚上还是怕黑,起夜后就不敢睡。我帮小玲调整了中药方,其实这阶段的一些不适很正常,西药稳住了大症状,中药就要针对这些细节慢慢调。

又过了一个月,再次复诊时,小玲爸妈的笑容明显多了:“孩子现在按时吃药,情绪稳多了,晚上胆子也不小了,吃饭睡觉都正常,月经也没耽误!”到第三个月,就只剩偶尔感觉腿麻,我让她每天抽10分钟散散步,运动运动,促进血液循环,慢慢就会好。

直到最近,用药快半年,小玲再来时,整个人像换了个样子,情绪进一步好转了,坐立不安的表现轻了许多,也没有再出现幻听,西药正在逐步减量,为停药做准备。

小玲妈妈也经常和我分享孩子的日常表现,看着孩子一天比一天好,我由衷感到高兴——不是因为“治好”了病,而是看到孩子能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里,家长的焦虑也少了,这就是我们当医生最想看到的。

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的“西药+中药”,而是互相配合、各补所长:

一方面,西药能快速控制幻听、妄想这些让孩子痛苦的症状,避免病情拖得太久影响大脑功能和心理状态;

另一方面,中药能跟着孩子的情况随时调整。比如小玲一开始肝火重,就重点清肝,后面再侧重健脾,既能减轻西药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,还能从根上调理气血和脏腑,帮孩子把失衡的身心状态慢慢拉回来,减少症状反复的可能。

除了用药调,作为医生还要给患者和家属点心理上的支持。孩子害怕、家长焦虑,要多跟他们解释病情,让他们有信心。在治病的过程里,信任和配合比什么都重要。

最后,想跟所有有类似经历的朋友说:如果孩子出现情绪或感知异常,别慌也别乱求医,及时找专业医生评估,制定适合孩子的方案。

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,但只要我们一起努力,慢慢调、耐心等,孩子总能慢慢好起来。我也会一直在门诊,尽我所能,帮更多孩子和家庭走出困境!

注意:本文分享的相关科普知识仅供参考,切勿盲目自行用药!如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,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!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