抑郁从来不是无缘无故来的!这4个原因你一定要知道!
从医三十多年,抑郁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,它往往是多个因素长期积累、相互作用的结果。今天,我就跟大家深入聊聊抑郁的4个深层原因,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抑郁症!
01、肝郁气滞——情绪长期压抑的“苦果”
中医认为,“肝主疏泄”,它就像身体的交通指挥官,负责调节我们的情绪和气血运行。当我们在生活中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,总是生闷气、焦虑紧张,又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去释放时,肝气就会逐渐郁结。
如果负面情绪一直得不到释放,就会形成“肝郁”。肝郁久了,不仅会让我们情绪低落、容易发怒、失眠多梦,还可能引发胸闷、胁肋胀痛等问题。对于女性来说,还可能出现月经不调、痛经等妇科疾病。
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,长期的精神压力和负面情绪会导致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失衡,从而引发抑郁情绪。
02、脾虚湿困——喂养出来的抑郁隐患
中医讲“脾主思”,过度思虑会损伤脾胃的功能。而脾胃一旦虚弱,就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,导致身体得不到充足的营养支持,进而让人更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中,形成一种恶性循环。
在日常生活中,饮食不规律、爱吃生冷、油腻、甜食等不良饮食习惯,都会导致脾胃功能下降,湿气在体内内生。当湿气积聚到一定程度,就会出现“湿郁”——一种因湿气困阻导致的情志不畅。患者往往会感觉身体沉重、头脑昏沉、情绪低落,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。
03、心肾不交——长期熬夜,肾精不足的“代价”
“心主神明,肾主志”,在中医理论中,心和肾就像一对相互协作的伙伴,心肾相交人才能精神饱满、情绪稳定。
然而,现在很多人都有熬夜的习惯,长期熬夜成瘾,过度消耗肾精,就会导致心火亢盛、肾水不足。人就会出现失眠、焦虑、记忆力下降、情绪波动大等问题。
西医方面认为,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中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合成和分泌,从而影响情绪的调节。所以,最晚11点前睡觉是非常重要的,熬夜就是在透支我们情绪的稳定性。
平时我们可以适当吃些黑芝麻、核桃、莲子等食物,或者练习深呼吸、冥想,帮助心肾相交,维持身体的平衡。
04、痰湿蒙窍:身体“发霉”,情绪也会“发霉”
你听说过“湿气重也会让人抑郁”吗?
长期饮食不节、缺乏运动,会导致体内痰湿堆积。痰湿就像一层厚厚的雾气,会阻碍气血的运行,让人感觉头脑昏沉、思维迟钝、情绪低落。这种抑郁往往伴随着“身体沉重感”,就像戴了一顶湿漉漉的帽子,让人感觉浑身不自在。
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,痰湿体质可能与身体的代谢紊乱有关,而代谢紊乱又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,进而导致情绪问题。
所以,我们要少吃甜腻、冷饮等容易生湿的食物,适当运动出汗,帮助身体排出湿气。中医常用温胆汤来化痰湿,但更重要的是,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别让身体“泡”在湿气里。
如果您正在被抑郁、焦虑、失眠、精分、双相、强迫等精神心理疾病问题困扰,又不知如何处理,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免费咨询,24小时内会联系您详细沟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