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针“解绑”焦虑抑郁!眼神亮了,睡得香了,母亲泪目:孩子回来了!
焦虑抑郁常伴随失眠、情绪急躁等问题,严重影响了患者和家属的日常生活,不少人为了改善症状四处奔波,求医无果。
从中医角度来看,这类问题并非单纯的“情绪病”,而是与体内脏腑功能失调、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密切相关。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,正是通过疏通经络、调和脏腑,为很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中医认为,“心主神明”,情绪波动、心神不宁多与心的功能失调有关;“肝主疏泄”,若肝气郁结,气血运行受阻,就容易出现情绪急躁、冲动、言语紊乱等情况;同时“肾藏精,精能生髓,髓能养脑”,心肾不交则会影响脑神,导致失眠、精神状态差。
基于这一理论,针灸治疗焦虑抑郁相关问题时,并非盲目取穴,而是遵循“辨证取穴”原则,调节对应脏腑功能,让气血归于平和,心神得以安定。
门诊真实案例
25岁的小胜(化名),3年前因学习压力大开始出现言语紊乱,时常兴奋、话多;近来工作压力叠加,症状加重——情绪冲动急躁,整夜被失眠困扰,体重也明显下降,母亲看着他日渐“偏执”,急得四处寻医,最终带着他来北京找到了我。
初见小胜时,他不仅语言逻辑混乱,脸上和身上还长了不少粉刺,手心也多汗。结合舌淡苔白、脉弦的体征,辨证他为焦虑抑郁状态,属肝郁痰火证、心肾不交证。
中药调理思路以“疏肝泻火、滋阴降火、安神定志、清热化痰”为主,用栀子、生石膏、金银花、连翘、板蓝根清热泻火,缓解肝郁化火引发的情绪急躁,同时改善面部及躯体粉刺等热象;生地黄、玄参、麦冬、知母、黄柏滋阴降火,针对心肾不交所致的虚火,辅助缓解手心多汗,平衡体内阴阳;
再用珍珠母、磁石、酸枣仁、百合安神定志,改善失眠症状,帮助平复紊乱心神,缓解言语紊乱;川芎行气活血、丹参活血化瘀,助力气血运行,搭配白芍柔肝缓急,辅助疏解肝气郁结。
针对小胜的情况,除了中药调理,我还为他搭配了针灸治疗:选取百会穴以安神定志、调节脑神,改善言语紊乱与精神状态;取太冲穴疏肝解郁,缓解肝气郁结所致的情绪急躁;再配内关穴宁心安神,改善失眠与心神不宁,同时辅以合谷穴调和气血,帮助缓解手心多汗等不适。
这些穴位的搭配,正是基于“心、肝、肾”三脏同调的思路,通过经络传导,让失调的脏腑功能逐步回归平衡。
令人惊喜的是,仅仅一次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后,小胜的母亲就迫不及待地通过助理传来反馈……
小胜的改善,并非偶然的“奇迹”,而是中医“辨证施治”理念的真实体现。在面对焦虑抑郁这类问题时,很多人容易陷入“只治情绪”的误区,却忽略了身体内部脏腑与精神状态的紧密关联。
其实,当我们用中医的整体思维去看待,通过中药、针灸等手段帮身体找回平衡,心神自然能逐步归于安定。
希望更多身处迷茫的患者和家属,能少一些奔波与焦虑,多一份对传统科学诊疗的信任,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康复之路。
注意:本文分享的相关科普知识仅供参考,切勿盲目自行用药!如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,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!